且听书吟

  • 首页
  • 分类
  • 归档
  • 关于
  • 留言
  • 友链
且听书吟

键盘的随想

2011-10-31 11:13 文化 手写 键盘 随想 网络 平板

文章目录

  • 一、键盘的历史简述
  • 二、键盘与手写
  • 三、键盘文化
    • 1、提笔忘字,写错别字。
    • 2、另类的流行语
    • 3、看不懂的火星文、象形字
  • 四、键盘是否会被淘汰

打字机

音乐正在加载中 ...

数字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交流方式逐渐转移到了电子设备上。与之相伴而生的键盘输入方式也逐渐为大家所接受,成了一种格局,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没有人可以确切地说触摸屏将能替代键盘,原因便是这份割舍不了的键盘情结。

一、键盘的历史简述

查阅维基百科便可知,最早的键盘可能出现在 17 世纪初,那时的打字机上配备了键盘。有记录的是在 1868 年,被称作“打字机之父”的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获得了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打字机的经营权。随后几年,人们设计出实用形式的现代打字机并首次规范了键盘基本格局,即出现了现在的“QWERTY”键盘。但目前使用更广泛的电脑键盘,人们通常称为“keyboard”。

到了 20 世纪中叶,键盘又多了一个用武之地——作为电脑的基本输入设备。可以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键盘无论如何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却从未变过,那便是作为输入设备进行数据录入。

二、键盘与手写

就像我之前的那篇《那段文字,那些情》中说的那样。在这个信息爆发的时代,我们手写的次数越来越少。聊天、上网、游戏,2.0 的网络普及带来了更多的交流。而作为网络言论的接收者和创造者的我们,录入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便是——键盘。

对于手写,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签字时才会想到。有时,我们会提笔忘字。每当想写较长的文章时,我更喜欢在电脑上写。因为很多时候,我的思想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片段。而使用键盘的好处在于我可以快速地将思维中的灵感记录下来,再进行编辑。

键盘打字更加轻松自由,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你只需要快速地敲击几下便好。而与之相对的手写,则更像是一种既费体力又费脑力的事情。用笔的力度、字的好看与否、段落的布局,你要关注到方方面面。

所以,写字更像是一种艺术化的行为。而在今天信息高速传递的背景下,我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文字本身所传达的思想而不是字体本身的美丑。就像钢笔代替了毛笔,键盘取代了手写,字的本身不断在被弱化。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千篇一律的铅字从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书法所独有的魅力。

三、键盘文化

美国社会科学家 David Popenoe 说过: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而作为已经被大家广泛认知的键盘,也带来了另一类的文化冲击。以下列举的便是几种相关的表现。

1、提笔忘字,写错别字。

由于长时间的打字,对于一些字,很多时候我们只记得大致形状却不会写。往往要用时,就得查手机、查电脑。而写错别字也是同样的情况。我至今还记忆深刻的便是在某节语文课上,我们的老师将“老师”写成“老帅”。

2、另类的流行语

提到打字,不由得说的是 80% 的人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而搜狗等智能拼音输入软件的流行也造成了一种奇怪的流行语。就像说“压力”叫做“鸭梨”,“怎么了”变成“肿么了”,“泪流满面”成了“内牛满面”。这些错别字的诞生一开始并不是有意为之,但因为蛮好玩的,所以也就流传开了哦。

3、看不懂的火星文、象形字

“火星文”的火爆甚至一度出现了专用的火星文输入法。“囧”等字的广泛使用也体现了古汉字的魅力。但这些无不是键盘文化的另一种冲击。在人们更多关注思想而不是汉字时,作为媒介的汉字便被大家弱化了。对于那些使用火星文的人士而言,他们关注的是你是否理解,而非是否正确。

四、键盘是否会被淘汰

在我看来,在目前的 20 年内键盘的地位还无法被撼动。对于目前已经在用的手写输入和声控输入而言,其识别率不高、麻烦的外接第三方设备并不能使它们普及,充其量也只能为某些残障人士服务。

而目前势头正火的平板能否取代键盘呢?我想不能。键盘文化是 PC 永远无法被平板取代的原因。正是因为平板没有键盘,所以平板的定位是娱乐而不是创作。你不会用触控式输入法来写大量的文档,同样也不会用平板和别人聊得不亦乐乎。键盘是生产设备,是信息时代很多人生存的必备工具。

随机文章
  • 随想——陌生
  • Webpack 介绍:第一部分
  • 如何阅读一本技术书
  • 琐碎
  • 如何找到适合你的软件
近期评论
  • 千与琥珀 发表在《秋日暖阳 》
  • keyle 发表在《秋日暖阳 》
  • 王叨叨 发表在《未来鬼父计划 - 萝莉养成 》
  • 一只喵 发表在《秋日暖阳 》
  • 咘 发表在《秋日暖阳 》
文章标签
散场哲学新旧交替轮回HTML毕业雨工作生活文化苦旅
Copyright © 2011-2025 且听书吟
皖ICP备20210023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