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史和毕加索略有了解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蓝色时期”指的是毕加索在 1900 年至 1904 年间,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创作的近乎单色的作品。这部漫画以此为标题,讲述的是主角八虎——一个从未想过以绘画为人生方向的高中生,却因在美术课上用纯蓝色描绘清晨的涩谷而爱上画画,并最终通过努力考入东京艺术大学的故事。
关于艺考,日本和中国的情况其实颇为相似。我读高二时,班里曾有一位同学突然请了长假,直到高考前才再次出现。再见时,他手里提着一个装满几百支削好铅笔的画箱,还有各式沉甸甸的绘画工具。后来才知道,他选择了艺考。在画室里,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模特,没日没夜地练习素描、速写和水彩,只为了在竞争中多一分胜算。
后来和妻子(版画专业)恋爱时,我才更深入地了解到艺考背后的艰辛——那简直是一场“苦难行军”。在中国,艺考与高考是分开的,且时间更早。在艺术类统考尚未普及的年代,考生们必须带着沉重的画具,奔波于各地参加不同院校的独立招生考试。他们需要在人物素描、水彩等科目的评选中脱颖而出,拿到专业合格证后,再回头恶补文化课,确保高考成绩达到录取线。这种双重压力,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
目前我刚看完《蓝色时期》的前六卷,故事恰好停在八虎考上东京艺术大学。尽管剧情走向与我提到的真实经历大体吻合,但漫画对紧张感的刻画简直令人窒息。无论是考前争分夺秒的练习,还是面对挫折时的迷茫与自我怀疑,那种交织着焦虑与渴望的情绪,想必每一位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更触动人心的是,漫画赤裸地展现了“热爱”与“现实”的落差:八虎最初只因喜欢画画而拿起画笔,可真正踏入这条道路后,才发现一切远非想象中简单。努力未必能换来回报,有人天赋异禀轻松成功,也有人看似从容实则拼尽全力。这种残酷的真实性,通过漫画的叙事扑面而来,让人无处可逃。
此外,作者巧妙地将美术知识融入剧情。从色彩理论到构图透视,这些本可能枯燥的内容,通过八虎的学习过程生动呈现。对大多数读者而言,这或许是第一次系统接触这些概念——若能因此对美术产生兴趣,甚至尝试创作,便是这部漫画额外的馈赠。
用一晚读完六卷,既让我重温了青春时代的热血与执着,也再次感叹王道漫画的感染力。但现实远比故事残酷:漫画中“2000 人录取 50 人”的比例已令人咋舌,而国内四大美院的竞争,实则是万里挑一的修罗场。
我就是那老老实实高考的种,那时我们也有几个同学去艺考了。只可惜自己没才艺。
以蓝色隐喻成长阵痛,真实再现艺考炼狱,热爱与现实的碰撞直击人心
《蓝色时期》群像真的做得好好,好多意难平的角色!每卷的封面都好用心设计,山口飞翔老师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