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被里约热内卢的奥运新闻刷屏。看了好几篇长篇累赘的报道,基本都集中在几点上:环境差,房间烂,场馆没建好,社会乱……微博上也是一堆不求奥运健儿拿金牌,只求平安回家云云的评论。更有意思的是周六CCTV5体育新闻在微博上分享了8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剪辑,配上评论:『我们是认真的!』
记得自己两个月前在博客里写道:『这次的奥运会一定会让人回想起八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诚然,08年奥运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终身难忘的记忆。它的高标准,使得我在大学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是满怀不屑的。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在 U2B 上重温了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却发现,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我所谓的不好,不是指奥运会开幕式本身不够精彩不够震撼。而是指,它和我记忆中的影像,有着太大的偏差。导播生硬的切换机位,很多匪夷所思的抠鼻、扇扇子的特写镜头,播音员在介绍入场运动员的混乱,演出中一些不该被看到的工作人员……甚至在对比了 NBC 的版本之后,我觉得,他们录制的版本,才是我心目中北京奥运会应该有的样子。
那么,为什么当年的我,没有这种想法呢?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去年阅兵式的直播,靠着前公司的某位大佬的帮助,其实我是看过彩排的。所以正式阅兵那天我就在家睡懒觉,没看。如果不是地铁循环滚动的阅兵画面,我都难以想象,导播切的镜头都是什么玩意,还我看彩排时候的感动!
虽然某些政治必要性,需要给予国家领导人充足的镜头。但是混乱的切机视角,尤其是给只有6人的非洲朋友们的远景长焦(你这是故意衬托别人人少么?),总让人觉得这导演水平不够啊!虎嗅上有篇文章《吐槽自己我比你们更狠更专业,但我们可能是央视最后的导播人才》更是淋漓尽致地吐槽了种种导播的不足。
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今年『三观太正』的春晚,各种被大家誉为雷剧的青春偶像片。但和父母聊天时,才惊讶地发现,爸妈竟然并没有觉得这些难看,阅兵式的节目他们之前看了直播,在过年时听到我的吐槽,硬是拉着我看了一遍给他们当解说。春晚我爸晚上看了一遍还不够,第二天下午又拉着全家四世同堂看了一遍。
其实父母没变,央视的导播水平也一直没变,春晚也没变,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罢了。因为工作和专业的缘故,基本从10年起,我就没怎么看过电视了。每天的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电脑前度过的,所以,我的一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再是新闻联播说什么就是什么。
就像说,8年前,我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我还在啃砖头般的《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梦想搞一辈子科研,还会为快乐女声一类选秀节目的歌手的悲惨故事感动落泪。那时的我坚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自己也不例外,并朝着梦想的方向不断前进着。
从时间点上,90后的我们踩在了国企改革的起点,经历过大锅饭经济,父母在市场化改革中纷纷下岗、早退。我们从无到有感受了互联网,IT领域的发展,被数字信息的洪流淹没。
于是乎,不断增长的买房压力,越来越多的工作学习压力,理想和现实的一次次落差。开始变得焦虑,变得对这个社会充满批判。也许,我们这一代人是焦虑的。
我也看了两遍。
[运气中]看超女
有道理,分析得很细致。
最后一段有同感,不过我觉得也许可以去了
CCAV这种机构,条条框框太多。
其实跟北京亚运会比,北京奥运会已经进步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