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ing Girl

编码的三重境界

在程序员的成长过程中,写代码的能力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1. 由少写多 —— 开始懂得写代码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能写出来,能用”。很多人停留在这里,写的代码逻辑不够精简,质量一般,而且往往杂乱无章。典型表现是:写之前毫无规划,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虽然功能能实现,但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都很差。

2. 由多写少 —— 学会优化逻辑

进入第二阶段,你会开始有意识地精简代码逻辑、优化思路。代码看起来更简洁,重复和冗余减少了。但是,这种刻意追求简洁的做法,容易带来新的问题:

  • 异常情况考虑不周全
  • 可维护性下降
  • 代码虽然短,但阅读困难,逻辑复杂 很多程序员在这个阶段陷入“面条代码”的陷阱:为了追求短小精悍,反而让代码变得难以理解。

3. 由少写多 —— 掌握抽象与设计

第三阶段的程序员,写代码前就有清晰的需求和思路。

  • 适度抽象,考虑未来扩展
  • 逻辑条理清晰,易于维护
  • 不一定是最简洁的代码,但一定是最优质的代码 好的代码,重在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而不是极致的简洁。

总结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优秀的代码,其编程风格往往相似。写代码的关键,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思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

没有思路写出来的代码,即便再好看,也无济于事。